先看要素构成是否新颖。单从表结论的“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看,“三性”并不新颖,因为它们本是旧三要素的应有内涵。试想:哪一本写作专著谈议论文写作不强调立论的价值性与发现性、不强调内容的充实性与说服性呢?哪一个教师教议论文写作不强调立论的价值性与发现性、不强调内容的充实性说服性呢?可以绝对地说:这些东西语文老师天天挂在嘴上啊!当然,《重构》提出新三要素是基于《弊害》中的这样一个判断:旧三要素满足于论点的提出与证明,不关注论点本身的新颖性与逼真度,不注重材料的占有与内容的充实。然而,如上指出:这是潘教授的臆断,事实并非如此。再从支撑“三性”的具体阐述看,无论是具体阐述“价值性”的“论题的新鲜度”“对论题研究现状的了解度”“论题可能引发的关注度”,还是具体阐述“发现性”的“新颖性”“想象性”“逼真性”,抑或是具体阐述“说服性”的“说理贵在得当议论文的三要素,重在分析”“防御性的反驳与证伪”“说理系统的清晰与严谨”,都是议论文写作的常规要求啊,一般写作专著会详细谈及,所有写议论文的人会严格遵守、努力追求,一般老师也会这样要求学生(只不过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强调而不面面俱到)。当然,不同的写作专著也许阐述的系统不一样,也许使用的术语不一样,也许所提“性”的多少不一样(有的会多提“几性”,有的会少提“几性”),但并无多少内容实质上的差别,因为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应遵循的常识与规律。当然,不排除大部分人写议论文或教师指导学生写议论文虽然遵循了以上常识与规律,而写出的东西仍然与应有要求相去甚远的情况,但那是认识局限所致,绝非理论误导或理论欠缺使然。可以断言,用新“三性”指导议论文写作,仍然会问题依旧,情况不会有丝毫改观。这倒不是因为新三要素是否新颖的问题,而是因为理论与实践始终有距离,人的认识始终有局限;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议论文的三要素,文末再补充谈及。
———END———
福利网站推荐: 这个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创业干货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马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