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逆散《伤寒论》【组成】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加减变化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除下重;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附方】
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方) 柴胡 陈皮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甘草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暖气,脘腹胀满,脉弦。
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以麦粥下之。
功用: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证。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并主痈脓。
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诸症亦除。
产后腹痛而致烦满不得卧,此由气血郁滞所致。枳实芍药散以枳实破气散结,芍药和血止痛,佐以麦粥和其胃气,因产后定无完气故也。“并主痈脓”者,亦因血为气凝,久而腐化,本方行气和血,使气血宣通,故主治之。
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甘草 当归 茯苓 白芍药 白术 柴胡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加减变化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附方】
加昧逍遥散(《内科摘要》)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炒柴胡 牡丹皮 山栀 甘草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 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证。临经腹痛,脉弦虚。
加味逍遥散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故又名丹栀逍遥散、八味逍遥散。因肝郁血虚日久,则生热化火柴胡疏肝散方歌,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临床尤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柴胡疏肝散方歌,经量过多,日久不止,以及经期吐衄等。
黑逍遥散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地黄,治逍遥散证而血虚较甚者。若血虚而有内热者,宜加生地黄;血虚无热象者,应加熟地黄。
3.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组成】白术 白芍药 陈皮 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加减变化 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END———
福利网站推荐: 这个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创业干货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马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