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是乘上诸佛菩萨的大愿法船,奔向光明
问:我听到周边不少学佛人经常说“随喜赞叹,功德一样”,言下之意,就是做与不做,得到的功德、果报都是一样的。我想,如果那样的话,谁还会去真修实干呢?请法师解我疑惑。
妙华法师:对于这个问题,佛在《弥勒菩萨所问经论》给予了很好的开示。经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云何布施果…… 有四种果:一者有果而无用;二者有用而无果;三者有果亦有用;四者无果亦无用。”这里就讲到了,布施供养的发心不同,得到的果报也不同。
第一种,有果而无用。就是布施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虽然也掏了钱做布施,但是内心也许并不愿意,只是随大流;然后不是亲自去布施,布施时还存轻慢心……那么以这几种心去做布施,虽然也能得到相应的财富回报,但是得不到真正的受用,所以叫“有果而无用”。
比如有些人他赚到钱了,但是他无福消受。你看,天天忙于事业,今天这里飞,明天那里跑,房子很豪华,但是只有狗和保姆享受,他享受不到。所以我们哪怕布施一块钱,也要发真诚心,这样得到的布施果报才更好更大。
第二种“有用而无果者”。就是自己不能布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或者没有因缘,但见到他人行布施时,很欢喜,随喜赞叹。那么这种“随喜赞叹别人布施”的果报,就是“虽得受用,而自无果”。
比如,一个人真正去行布施,而另一个人没有能力,但是他看到了之后,很欢喜、很赞叹。将来的果报,就是这个去行布施的人,他可能会变成了一个大富长者,或者是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他对财物拥有支配权;而那个随喜赞叹的人,可能就会变成这个大富长者家的一个管家或者是公司的一个下属,也会有一部分的财物,但是他对财物没有支配权,他得到的这个财物也是由这个大富长者给予的。所以,你看,因果是毫厘不爽的。
第三种,有果亦有用。如果布施的时候,能够真诚来做随喜赞叹,同时还没有轻慢之心,不会由于这个布施的对象很贫困、贫贱,就生起了贡高我慢的心。这就是一个圆满的布施,将来的果报是既有财富也能享用。
第四种,无果亦无用。不去布施,甚至还心生诽谤,那这样就会障碍世间和出世间的种种胜因。
通过上面的经文,我们对布施及布施后的果报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们说“随喜赞叹,这功德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种方便说,真实的果报还是有差别的。那“随喜赞叹,功德一样”,在积极的意义上,是因为他也能够发善心,没有生起嫉妒心和诽谤心,我们这是在鼓励他,希望他以此为契机,看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忏悔自己、提升自己,有一天自己也能够亲自做到,道理在这里。
否则有一类人他就会投机取巧,能布施的,他不去做了,而只是随喜赞叹一下,然后心里想:“你看,我的功德跟做的人一样。” 你说能一样吗?佛在这里已经把因果给大家说清楚了。就像在单位里,一个人很努力地工作,他业务能力强,都让他干,我的工作也让他干,等他干完了,我再说“哎呀随喜赞叹,你做得真好啊,我随喜赞叹你”,那能代表你做了吗?不能!所以每一个发心、每一个起因、每一个助缘和你获得的果报,都是对等的,没有一点点的不公平、不平等。
很多人学佛多年,看看做了一堆功课,听了很多法师的开示,但是烦恼习气一个也改不了,并且深受其害,就是“随喜赞叹”太多了,从来都不肯成为承担的主体,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明白内在的因果道理。
药师道场 萧泾古寺
———END———
福利网站推荐: 这个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创业干货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马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