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生活类第一大文摘公众平台!
。
世界最长寿的是中国人陈俊活到443岁,
接着是265岁的李庆
唐朝出生的陈俊的确活到了443岁,有历史作证,且在福建出生。
据福建省永泰县志记载,世界历史上最长寿者居然是在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镇汤埕村)。翻开民国版县志杂录栏下赫然写着:陈俊,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年间,卒于元泰定甲子。这是有历史纪录在案可查的至今发现的最长寿老寿星。
泰定甲子,汤泉人陈俊(字克明)寿四百四十四岁。子孙无有存者世界最长寿的人,乡人轮流供养。遗骨塑象汤泉庙中,该乡有龙津鳌头宫,经三坏,俊三为修耳。有木牌记其事,至今不坏。距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历五代,宋,元而殪,人传为小彭祖。录自民国版《永泰县志-杂录》
传奇故事——“菜篮公”
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
陈俊一生没有子嗣,生活由乡人供养,晚年时身体萎缩,成了侏儒村里妇女们到地里干活时,把他放在菜篮子里带到田园,以便于照顾,饿时喂以人乳,所以四乡八邻称他为“菜篮公”。
在菜篮公故居遗址处有一眼水质极好的温泉,水温高达73℃,把一只鸡宰杀浸入温泉几分钟后提出来,轻轻用手一撸,鸡毛便会褪得一干二净。菜篮公长寿可能与他常年泡这口温泉有关。但人们却更愿意相信乡里的传说。相传有个小鬼有一次把穿生死簿的细绳弄断了,情急之下,就从生死薄上撕了张纸捻成细绳来代替,这撕下来的便是陈俊的生死时间表。阎罗王的生死薄上没了陈俊的名字,陈俊自然就逍遥于死亡之外了。(我们这儿有句话“阎王掉薄”就是意指长寿)。可阎罗王到底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死”的人,就派了两个小鬼,变成小童,提着一筐的黑炭在温泉边洗濯。陈俊见了好奇,便凑上去询问,小鬼回答:他们在“洗白炭”。菜篮公哈哈大笑说:“我陈俊活了444岁,没见过能把黑炭洗成白炭的。”当天中午陈俊就死了。
(上面图片里的小桥亭就紧依着他的故居,相传是陈俊所建)
除了陈俊,接着就是活了256岁的李庆元。
李庆远 (1677-1933),寿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庆远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
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李庆远 (1677-1933)
长寿秘诀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是长寿所必须的。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长期素食,二心静、开朗,三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膝下子孙满堂。由于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身、健身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被人们誉为“神仙”。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
清代有位百岁寿星李庆远,他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世界最长寿的人,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延年益寿。”李庆远一生遵此“妙诀”,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他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缠绕)。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根据圃翁(古代一位善于养生的老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损人,一片慈祥之心。这种慈祥、仁爱的快乐心情,足以抵御各种灾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其天年。
所谓俭,即节省或节制之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防止产生事非;俭于交游则可择友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可免除烦恼和困扰。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和悦之意。君臣和则国家兴,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至祥之道也。
所谓静,就是清静、冷静、安泰之意。也就是说身不过劳,心不轻动(胡思乱想)。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守,体之不康。”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起居饮食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李庆远最后告诫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录:这是经过考证的。
———END———
福利网站推荐: 这个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创业干货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马上查看